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技能考核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的撰写,是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中考核的重要环节,是考生必须完成的实践作业。撰写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既是对考生学习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基础知识的总结,也是对考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践运用的训练,是对考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独立对现有互联网应用模式进行分析的能力的全面检验。在此就专业技能考核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的写作要求、格式、成绩评定和提交做一个原则性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 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要求
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及管理技术或互联网应用的各场景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议题,运用《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并撰写报告。选题自拟,题目要求与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相关,可以是文献综述、调查报告、专题论文、案例分析等多种样式;报告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能够运行所学习理论知识针对所提出问题进行分析;文字通顺,写作规范。
二、 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的格式
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依次为:(一)封面与原创性声明、(二)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三)目录、(四)正文、(五)参考文献、(六)附录。具体格式要求如下:
(一)封面与原创性声明
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的封面与诚信声明为固定模板参见附件1,考生请勿改动格式。
(二)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摘要应将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的内容要点简短明了地表达出来,约200字左右。内容应包括报告分析的对象、分析内容和结论。要突出对分析对象的评价或发现的问题,语言力求精炼。同时,应在中文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分析报告的关键词(3-5个)。
(三)目录
标题应简明扼要并标明页号。
(四)正文
报告正文一般要求6000字左右(不少于5000字,不多于7000字)。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1)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2)本论是主体,包括报告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分析问题,论证观点。
(3)结论是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对正文段落、字体和字号的要求:
(1)章标题(第一层级标题)居中对齐,标题段前段后0.5行,单倍行距,采用三号黑体;
(2)节标题(第二层级标题)左起,标题段前段后0.5行,单倍行距,采用四号黑体;
(3)小节标题(第三层级标题)左缩进2字符,标题段前段后0.5行,单倍行距,采用小四号黑体;
(4)第四层级以下标题与正文相同,采用小四号宋体,两端对齐,段落格式为首行缩进2字左起,段前段后0行,1.25倍行距。
(5)图按章顺序编号,如第三章第一个图编号为图3-1;图应有标题,图题中的英文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中文字体为小四号楷体;图题位于图的下面一行,以图为基准居中对齐;图标要标注清晰。
(6)表按章顺序编号,如第三章第一个表编号为表3-1;表应有标题,表题中的英文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中文字体为小四号楷体;表题位于表的上面一行,以表为基准居中对齐。表内应按规定的符号注明单位。
(7)公式必须单独起行,需要时可为公式编号或者在表格中列示,以便于说明和引用。
(8)页面设置:页面采用A4纸型,纵向。上边距为2.5厘米,下边距为2厘米,内侧为2.5厘米,外侧为2厘米,页眉1.5,页脚1.75厘米;页眉为“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页脚显示页码,居中放置,字体为小5号宋体,正文的页码从1开始编号。
(五)参考文献
正文后要列出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包括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格式如下:
[1]赵英.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移动电子商务[J].情报科学, 2002(6):6-26.
[2]郭靖,郭晨峰.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分析[J].信息网络, 2010(21):7-17.
(六)附录
不宜放在正文中的“未尽事宜”,如 有关原始数据、数据分析表等,均可列在附录部分。有则列“附录”,无则可省略“附录”。
三、 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的成绩评定
(一)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的成绩按百分制计分,低于60分为不及格。
(二)考生所写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能够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互联网技术、网络技术基础、网络应用技术、网络应用制作技术、常用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计算机网络安全及管理技术等,观点明确,结构严谨,语言通顺,图文并茂,格式规范,可评定为优秀或良好;论文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有一定深度,结构较合理,观点较明确,语言通顺,格式规范,可评定为中等或及格;不能运用基本理论和知识进行分析,观点不明确,内容东拼西凑或有抄袭现象,基本没有得出分析结论,或文不对题,结构安排也不甚合理,文字不通顺,格式不规范,可评定为不及格。
四、 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的提交
考生需于2024年3月31日之前完成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将电子版文件命名为“考号+姓名”发送至邮箱icmecg2016@163.com,同时打印一份纸质版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报告,邮寄至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二环东路7366号澳门3044永利集团燕山校区苏玮,电话13791008217。
注:1.互联网及其应用这门实践课,根据考试计划安排由考生自己按照要求完成,老师不负责写作指导。
2.邮寄时间为2024年3月25日至29日,要在规定时间邮寄不要提前或者拖后。